上海市的公交交通,其线路、车辆、载客量均居全国第一。目前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超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枢纽港,共有47个客运站,长途班线1611条,可抵达全国14个省市的660个地方。全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经过上海境内的主要客运铁路线有两条——即北端的沪宁线(京沪线的一段)和南端的沪杭线。大部分沪宁线列车停靠铁路上海站,沪杭线停靠铁路上海南站。上海西站和梅陇站在上海南站落成时停止了客运业务。铁路上海西站现已改造完毕并于2010年7月1日投入使用,新的上海西站将和铁路上海站一起成为沪宁城际铁路上的主要站点。铁路上海虹桥站则将承担京沪高速铁路、沪杭客运专线(沪昆客运专线上海段)、沪杭磁悬浮、沪广高速铁路、规划中的沪湖城际铁路的终点以及沪宁城际铁路上海段的另外一个的终点。未来将建浦东火车站。上海的城市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公共汽车线路数量1000多条,营运车辆1.8万多辆,日均客运量约780万人次,承担着65%的市域公共客运量,是世界上线路最多的城市之一。出租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有出租汽车企业27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出租汽车近43000辆,旅游包车和租赁车等7000多辆。全行业日均客运量逾300万人次,约占上海客运总量的25%。上海还拥有全国最长里程的轨道交通系统共十三条,包括地铁、高架轻轨和磁悬浮线等,营业里程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已形成初步的网络格局。日均客运量约500万人次,占市域公共客运总量的大部分。截止2010年,上海地铁运营总里程约410公里,投运车站266座,其运营规模为国内第一。早在19世纪末当时上海租界当局就已经计划在上海修建地铁,上海原本可以早于东京至少20年就在全亚洲率先拥有轨道交通,但由于上海是滩涂的地质条件,土地泥沙含量过高且过于松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根本难以解决,这也导致上海不得不暂时放弃地铁修建计划,哪知这一推迟就是一个世纪。上海轨道交通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营运,是中国大陆地区继北京、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建造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早的地铁1号线于1993年1月9日进行试通车,计划第一列车从新龙华(现上海南站站)开往徐家汇,列车由内燃机车调车至新龙华车站。由于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没有经验,导致上行线供电触网无法送电,最后只能将列车调车回梅陇车辆段。第二天即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铁历史上第一列列车在新龙华至徐家汇区间进行了试通车。1995年4月间投入试运营。2009年12月31日单日客流量为527.25万人次。近期及远期规划则达到510公里和970公里。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长超过4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上海拥有虹桥国际机场(国内航线和国际定点航线)和浦东国际机场(国内和国际航线)共两座机场。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海港和亚洲第一大航空港。
上海旅游优势条件有哪些
上海最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塔高约468米。该建筑于1991年7月兴建,1995年5月投入使用,承担上海6套无线电视发射业务,地区覆盖半径80公里。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塔内有太空舱、旋转餐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等景观和设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设计理念
设计者富于想象地将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串联到绿色如茵的草地上,远处看宛如两颗红宝石的巨大球体,晶莹夺目,描绘了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画卷。
东方明珠塔体由三根斜撑、三根直径九米的擎天立柱及广场、塔座、下球体、五个小球、上球体、太空舱、发射天线桅杆组成。入夜,遥望东方明珠,色彩缤纷、璀璨夺目;登塔俯瞰夜上海,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参考资料:东方明珠塔官网-明珠简介
上海旅游优势条件是什么
1.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海在我国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具有优越的龙头地位。包括合资在内的外资之所以青睐浦东,与其龙头地位颇有关系。浦东地处上海市东部,正好是中国海岸的中点与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浦东的海岸线占上海大陆岸线的大部分,具有良好的港口航道条件和港口集疏运体系,拥有较强的港口吞吐能力。据统计,长三角承接了全国一半的集装箱吞吐量,上海承接了长三角一半的吞吐量,浦东承接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7成。浦东依托上海的科技人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特大型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优势,使其能够肩负起带动上海与长三角、长江流域联动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共同发展和整体功能提升的历史使命。
2.梯度有序的特色功能区布局。“十一五”时期,浦东新一轮发展确定了“一轴三带六区”的总体布局。依托四个国家级开发区,浦东新区规划了六大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区布局合理、梯度有序,集国际金融、贸易、现代物流、高科技、旅游会展等功能服务为一体。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全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也是全国经济流量最大、服务最完善的金融中心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是上海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外高桥保税区是全国唯一接近真正意义上自由贸易区的保税区,也是国内唯一可设立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的园区,它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其经济总量、销售收入、税收总额都相当于全国其余14家保税区之和。
3.国内一流的城区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区重要的投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区经济的运行质量。经过17年的开发建设,浦东新区打造枢纽型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已取得重大进展。至26年,浦东开发累计城市基础设施总投资达到1648.73亿元,为改善新区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21年底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以及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落户浦东,将极大地促进浦东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快发展。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将使浦东发挥越来越大的枢纽作用。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将推动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沪崇通道的启动建设,并有利于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的形成。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将为新时期浦东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仅拓展了浦东外向型功能的内涵,也为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4.相对齐全的要素市场。证券、期货、产权、钻石、铂银等要素市场均落户浦东,这些要素市场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宗旨,形成强大的要素市场综合功能辐射力,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配置范围的扩大,为上海、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上证所带动了一大批金融机构集聚浦东,给浦东金融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期货市场在全国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成交额占全国一半左右,期铜已成为全球三大定价中心之一,期胶也成为现货市场上生产、消费和流通的重要指导价格;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已成为全国交易额最大的产权交易机构,不仅为上海市的国有与集体企业的产权提供交易服务,而且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的企业产权提供交易服务,已成为浦东释放金融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平台。浦东凭借要素市场比较齐全的优势,为其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